對於幼兒教育要怎麼教比較好相信是很多新手爸媽的煩惱,來自台北基督教幼兒園的幼教老師提供了一些國外的教導觀點,雖然中西方文化會有差異,但我覺得多參考不同的做法總是好的,他能使我們對教育方式能有新的認識。
1.孩子的輔助者-美國
美國人對教育孩子的態度偏向輔助引導的角色,因此從小他們會訓練他們的孩子自己完成各種任務,例如:穿衣服、刷牙、洗臉、吃飯、上廁所,當孩子逐漸習慣完成各種任務時,他們才能養成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。
2.藝術的啟迪者-法國
在法國的爸媽認為藝術對孩子未來的路十分重要,因此法國的父母認為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就去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,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開發孩子的藝數潛能,雖然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,但卻能讓孩子的思考更為多元開放。
3.思辨的重要性-德國
在台灣我們不喜歡孩子頂嘴,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叛逆的表現,應及時的修正孩子的錯誤,然而在德國的情況正好相反,德國人認為:「父母與孩子間的爭辯,對於孩子而言是重要的,這是孩子邁向成人之路的重要里程碑」,因此他們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,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能讓孩子思辨正確與錯誤,更能增加親子間的情感,當孩子認為你的意見是道理時,他會更加服從你,而孩子的意見也能更啟發你思考,無疑是雙贏的結果。
4.書本知識是甜美的果實-猶太人
猶太人相信知識是創造財富的泉源,因此在猶太間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故事,當小孩稍微懂事時,母親就會在《聖經》上滴一點蜂蜜讓小朋友去聞上面的蜂蜜,這故事隱喻的是,書本是甜美的果實,因此猶太人比任何的種族都更重視知識的教育。
5.動手實作的重要-加拿大
如果去過加拿大,就會發現一個與台灣很大的差異在於,孩子在幼兒時期,是不會讓他們去學寫字或算數的課程的,他們認為幼兒就應該去學習勞作、唱歌、美術之類動手實作的活動,如果太早學習數學或認字,反而會耗費孩子們的心力,延緩孩子們的動作發展。
這些方式是不是與我們認知的有很大的出入,我相信這麼多的教育方式絕對有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