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根據一篇美國富比士 (Forbes) 的報導,美國從去年開始因為疫情的關係減少了約6千萬的人力工作,並且在今年會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成長,更多勞力工作受到縮減,世界經濟論壇 (World Economic Forum) 也指出,目前人類生產模式大約是30%機器,其餘部分由人力完成,但是到了2025年,將會變成人類和機器各占一半,而這個速度也可能成長得更快。

 

其中,科技巨頭 TESLA 目前正在研究、製作的人工智慧機器人,身高體重差不多是一個標準的成人大小,根據TESLA的CEO Elon Musk 的說法「勞動將會是未來人類的選擇,而不是一件必須做的事」,這也讓很多人很緊張,有多少勞力工作即將被人工智慧科技取代?

很多像是一般服務業、餐飲業、工廠員工、司機、保全人員等等,未來都有很大的機會會被人工智慧科技取代,很多人以為機器人只能取代重複性的機械工作,但現在有越來越多「陪伴型機器人」,用途多在老人院滿足漸漸與家人和社會脫節的老人們,外型也不是許多人想像中的機器人長相,很多都像是小狗造型,有療癒又毛茸茸的造型,甚至有偵測人類情緒的功能,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不同的反應,是一個真真實實的「陪伴」,成為了與這些老人最親近的存在,但這些機器人的存在是否影響到本來在這個產業中工作的人,像是照顧服務員、職業看護嗎?

 

舉例來說,在德國的失智症安養中心裡就有一個照護機器人Emma,會定期來探訪長輩們,陪伴失智的長輩們唱老歌和跳舞,也能聊聊天、回答問題,互動效果良好。

 

音樂在喚醒失智症患者的長期記憶有顯著療效,在安養中心播放老歌,當失智長輩們聽到熟悉的旋律和歌詞,特別歡欣,因此機器人Emma的程式中輸入不少歌曲,長輩們可點播並一同跳舞。它的來訪令安養中心氣氛愉快,彷彿多了一個節目主持人或帶動唱老師,而且機器人沒有缺乏耐性的問題,在長照方面的確是一個可以減輕照顧人員負擔的一項科技。

但是要機器人進一步完全取代人類的照顧服務員,還會需要一點時間,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的長照研究中指出,真人的觸覺系統,也就是有認知不同觸覺的能力,像是人類可以知道一樣物品的硬度、溫度、質感等等,仍是一個研發需要突破的關鍵。

 

另外,價格也會是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,雖然機器人的時薪將比人力來得便宜,但目前機器人仍在研發階段,安養中心是否願意購置價格不菲的機器人,並支付維修和保養的費用,目前仍是個疑問,考慮到這個因素,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將會有更大的機會在長照中心置入此項科技,人工智慧技術要在長照產業中做到完全取代還需要幾年的時間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產業萬事通 的頭像
    產業萬事通

    工商達人新鮮報

    產業萬事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